问题答复

    彷徨者: 我是一位基层疾控和卫生监督工作者。目前镇街的疾控和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均是市卫生局委托镇街医院负责,而没有任何的经费投入,镇街医院目前是自负盈亏状态,以前可以收费的项目也逐步取消或者减少,工作人员也随着前几年餐饮、计划免疫职能的移交急剧减少。按目前的人力物力,镇街基本难以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包括医疗机构监督、公共场所监督、学校卫生监督、传染病卫生监督、放射卫生监督等)。亟须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及夯实基层的技术力量。如果政府投入缺位、人员技术力量不断流失,镇街疾控及卫生监督将名存实亡,对我市的疾控及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极其不利,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也是基本负责任的。望市、局领导,以人民健康为依归,加大力度促进疾控及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而不是等传染病疫情爆发及医疗机构乱象倍出是才亡羊补牢。
    答: 非常感谢您提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中心是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直接领导下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非政策制定部门,因而,在基层疾控机构改革问题上不具有职权能力。我中心作为全市基层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机构,与全市疾控工作者一样,密切关注我市基层疾控机构的改革进程,热切期盼我市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以及全市疾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改革成果。您所反映的基层疾控机构及疾控队伍的客观现状和实际困境,我们非常关心,将会在职责范围内如实地向上级部门反映,为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就我市疾控工作的开展以及疾控事业的发展,我中心在此表达几点意见,并与广大疾控工作者和关心我市疾控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分享一下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政策信息,以作共勉。 第一,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值得骄傲。东莞市是一个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行政架构都比较特殊的地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历年来我们队伍面临的疾病预防控制形势都非常严峻。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疾控队伍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不畏危险、勇于奉献,逐步加强了对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积极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大力推动健康教育与促进专项工作,相继战胜了“非典”、全国首起H1N1流感和全国首起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手足口病、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广大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切实保障了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工作成绩获得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第二,基层疾控队伍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值得赞赏。近年来,我市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层疾控机构经历着机构改革和职能移交。虽然部分基层疾控工作人员对基层疾控机构改革的前景和个人的发展前途产生一些困惑和顾虑,但是,全市基层疾控队伍依然坚守岗位,不畏困难,保持工作力度不放松、工作质量不下降,始终忠实地履行着疾病预防控制职责,为我市预防控制各种疾病以及科学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了很大的贡献,充分表明基层疾控队伍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值得大力提倡和赞赏,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第三,基层疾控机构改革的前景值得期待。 一是国家对疾控工作的重视。今年1月,中央编办、财政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国家的层面专门地对疾控机构的编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说明了国家对我们疾病机构的重视。《指导意见》中有两点意见值得我们期待:1.“要坚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属性”,可以解读为国家对疾控机构提供公共财政投入。2.编制配备“原则上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常住人口(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准)的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我市现有常住人口820多万,按指导意见计算我市共需要疾控人员1400多人,而我市目前拥有的疾控人员数量远低于此指导意见的编制数,说明我市疾控人员数量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二是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为基层疾控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2012年的东莞市政府报告明确提出要“剥离镇街公立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功能”;2013年和2014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去年,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把剥离镇街公立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功能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基层疾控机构的改革方向已逐渐清晰。 最后,在此非常感谢您及全市基层疾控工作者多年来的努力、付出和坚持!我中心全体职工将与您及全市基层疾控工作者一道,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敢于担当,继续做好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为推进机构改革出谋划策,为完善我市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懈努力,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我市高水平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